殷幼芳:业界关心CTP两件事
2009-05-15 13:32:12科印阅读量:1874 我要评论
(印前专家殷幼芳先任北京印刷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印刷技术协会名誉理事、科技委员会委员)
目前印刷业内从技术层面上关心CTP两件事:件关心的事:许多企业要上CTP,都在咨询、考察选择哪种类型的CTP好。应该说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
那么,怎样才算适合自己的呢?
①应该根据本企业产品的定位和自身的经济条件及原有设备的条件择优选择。
②选择CTP不仅是考虑选择哪种类型的制版机,而且还要考虑选择其数字化工作流程。CTP制版工艺是针对电子文件处理,CTP的应用是与数字化工作流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说是CTP的灵魂,是CTP应用核心的东西,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一套好的数字化工作流程决定着CTP能否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不管是网点质量,还是输出内容的正确性和准备数据的及时性及稳定性都是由流程软件决定的,只有数字化工作流程*,而且应用得好,才能把CTP用好,才能给企业带来价值,而且一套系统还要易学易用,操作性强,利于安装和维修。
③选择CTP及其数字化工作流程还要考虑供应商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这直接决定着CTP在企业内能发挥出多大的价值。笔者应用CTP有一个体会,企业要紧紧依靠CTP供应商的技术和人才力量,一方面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开发应用CTP及其软件的*功能,创建产品特色;另一方面分阶段、不断深入培养本企业的人才,能顺畅地用好CTP。
第二件关心的事:引进CTP以后,怎样用好CTP?怎样解决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怎样充分发挥出CTP的*性?
纵观许多引进CTP的企业,除了少数*企业应用的较好之外,大多数企业确实应用的不很理想,没有充分发挥出CTP的*性,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
①有些企业引进CTP技术后,只当作一台简单的输出印版机,而没有完成整个流程的升级,没有把数字化流程、全程色彩管理、数码打样、油墨预置等*技术整合在一起,建立数字化、标准化的操作模式,致使花掉的钱发挥不出应有的效用。
②有些企业对CTP的管理不严不细,导致质量不稳定。CTP应该做到作业标准化。国内外*的作业标准:应规范每2小时出一张测试版,检查设备线性;每3小时测一次显影液的电导率,对显影液pH值、电导率,印版灰梯尺各级网点增大情况,实地密度等都建立相应的质量标准,控制数据。而我们的管理粗放,操作马虎,往往出了问题再找原因,影响CTP的质量和效率。
③有些企业的CTP制版机重要的印刷补偿曲线都没有精细做好,没有根据本企业不同的印刷适性,不同的网点增大,做不同的几条补偿曲线,而是简单的用供应商常规的一条补偿曲线,导致印刷适性条件不同达不到理想效果。
④有些企业的CTP及其软件,没有开发应用当前国内外印刷界都在追求的高精细加网技术。有的企业印制产品时,仍然输出175线/英寸,自然体现不出印刷质量有明显提高。
⑤有些企业引进CTP及其数字化工作流程,而没有开发应用*的CIP3/4油墨预置技术,一方面影响*性的发挥,另一方面也浪费了购进这一技术的钱。
CTP工作流程可以产生控制印刷油墨的CIP3数据,CTP流程软件在输出印版时,可直接生成墨控数据——PPF文件,这个文件传递给有IP3/4接口的印刷机,直接控制印刷油墨。
通过油墨控制技术,不但可实现印刷质量从经验控制向数据控制的转变,保证质量稳定,而且可以缩短准备时间,提高印刷机的利用率,降
低成本。
笔者在实践中体会到,要解决CTP应用中的诸多问题,充分发挥出其*性,首先应该加强精细化管理,做好“文件标准化、输出标准化、印刷标准化”。
1.文件标准化
传统印刷企业主要以外来胶片通过晒版后进行印刷;引入CTP后大的变化是外来文件或自制文件替代了胶片。改为文件后,问题很多,特别是许多客户来的各种文件良莠不齐,不规范,有些文件在输出时还要重新制作。而CTP需要严格的印前制作规范,要求100%准确。因此,把各种排版软件导入PDF,做好“文件标准化”是首要解决的问题。“文件标准化”除了提高员工的责任心和应用水平,并及时与客户沟通之外,还要保证工作流程软件具有以下功能:①采用标准、开放的内核。内核的流程具有大的兼容性,可以处理新版本的PDF文件。②有PDF预检功能,有此功能可以确保PDF文件符合本企业印刷要求。③集成数码打样功能,确保数码打样与终输出采用相同的引擎处理,避免打样与输出结果不一致。④提供远程屏幕打样与确认工具。
2.输出标准化
①CTP制版机线性标准;
②补偿曲线标准;
③显影管理标准。
3.印刷标准化
①印刷物料标准化,不同类型纸张、油墨组合需确定佳密度,建立色彩特性曲线,使用不同组合,需在印前采用不同曲线。
②不同印刷机,不同色组,需确定网点增大曲线,并定期检查,印刷时保持此增大曲线不变。
③定期检查数码打样机状态,确保打样稳定。
4.开发应用新技术
组织攻关小组与开发商技术人员一起,结合本企业条件,先易后难,开发应用新技术,使产品有特色,效率有提高。例如:
①CIP3/4油墨预置技术的应用;
②高精细加网技术的应用,以提高印刷图像的清晰度;
③印刷全程色彩管理的实施,保证色彩信息的准确传递,准确再现和稳定;
④逐步实施屏幕软打样及远程软打样,实现“所见即所得”。
综上所述,当下微利时代的印刷企业,只有依靠科技,只有创造性地应用*技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
- 2012-10-10 10:39:30
- 1026
-
- 2012-10-09 15:03:13
- 937



直播回放
直播回放


















昵称 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验证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