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最新网上盘口

当前位置:包装印刷网>新闻星空最新网上盘口>专家观点

郭永新:造纸行业低迷时期基本过去

2009-06-03 11:17:05中国纸网阅读量:1992 我要评论


      一场席卷的金融危机使我国造纸业深受其害。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造纸业下游需求锐减,纸张销售陷入低迷,企业库存高企。进入09年,在一系列国家政策支持、相关机构及企业自救措施之下,造纸业情况逐步好转。那么,我国造纸业现在整体状况究竟如何?一季度又呈现一种怎样的走势?未来又将如何发展?中国纸网就此采访了本网专家、中国纸业战略专家、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主任助理兼行业研究处处长郭永新。

      造纸行业将加速向良性状态发展

      郭永新:行业内各大企业在去年岁末开始实行的减产压库等措施。在此作用下,2009年一季度,各大造纸企业努力消化2008年下半年由高价原材料造成的巨大库存,现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自2月份起,造纸生产结束了近半年的连续负增长,2、3月份纸及纸板生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和2.7%,以此为标志,由金融危机带来的造纸行业低迷的时期已基本过去,造纸行业开始止跌回暖。由于造纸产品特别是包装用纸是与国民经济正相关性较强的行业,随着国家拉动内需等一系列政策的落实到位,国民经济形势将不断好转,造纸行业将加速向良性状态发展。

       改变负增长,造纸行业开始止跌企稳

       郭永新:受金融危机影响,1月份生产出现较大幅度的负增长,1月份共生产纸及纸板554.7万吨,同比增长-12.01%,但自2月份起,生产开始正增长。2月份纸及纸板产量为602.6万吨,同比增长3.84%,3月份纸及纸板产量为745.8万吨,同比增长2.72%。虽然造纸行业增长速度还比较缓慢,但改变了自2008年9月份起的负增长,说明造纸行业开始止跌企稳。2009年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共生产机制纸及纸板1887.2万吨,其中未涂布印刷书写用纸1830334吨,同比下降2.59%;涂布类印刷用纸417874吨,同比下降了2.64%;卫生用纸原纸398240吨,同比增长54.44%;箱纸板2414314吨,同比也下降了6.54%。在其他各主要纸种在一季度产量同比负增长的同时,卫生用纸原纸增长较快。这是由于生活用纸作为生活必需品,市场有刚性需求,此次金融危机中没有影响到生活用纸的生产和消费。

      一季度造纸及纸制品全行业产值1650亿元,同比增长-0.45%;其中纸浆制造的产值为50亿元,同比增长-24.40%;机制纸及纸板产值871.7亿元,同比增长-4.91%。但纸和纸板容器及其他纸制品的产值分别增长了6.66%和9.17%,这主要是由于两个原因导致,一是纸容器和纸制品企业一般规模不大,前期没有大量存储高价纸张,二是由于国家将此类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从以前的5%提高到11%(4月1日起再次提高到13%),这对纸制品企业保持良好的生产及效益水平起到积极作用。

      利润方面,受累于企业库存的高价原材料及产品市场价格的大幅跌落,纸浆、造纸行业的利润同比大幅下降。截止2月份,纸浆生产企业利润负增长181.43%;机制纸及纸板生产企业利润负增长55.32%。

      进出口同比下滑

      郭永新:2009年一季度,进口纸张14.28万吨,同比下降39.46%;出口纸张64.58万吨,同比下降38.51%,进出口出现大幅萎缩。出口减少,一方面是由于金融危机影响了市场消费需求,另一方面,是由于2008年4月份起*限制了进口废纸的加工贸易,使得此前能够利用加工贸易政策的包装纸、新闻纸出口受阻。这也正是目前造纸行业积极向国家呼吁取消对进口废纸加工贸易限制的重要原因所在。

      、国内市场的纸浆价格都大幅回落

      郭永新:纸浆价格大幅下降,对中国的纸浆生产企业造成严重冲击。以漂白阔叶木浆为例,市场价格从2008年上半年的每吨800多美元,直降到年末的每吨400美元左右,由于中国木浆短缺,对纸浆市场有较强的依赖,每年都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纸浆,因此,纸浆价格直接影响着中国纸浆的价格走势。由于市场价格下跌,国内纸浆企业亏损严重,企业纷纷减产、停产。今年一季度,共生产各类纸浆375.8万吨,同比下降-17.1%。

      我国对进口纸浆的依赖度仍然较大,一季度国内纸浆进口量达到310万吨,同比增长27.3%。2007年、2008年造纸行业连续关闭3100家企业,淘汰落后产能约550万吨,这其中很多企业使用的是非木浆纤维原料,由此而空缺的出来的产品市场需要由较次的产品去填补,造纸企业对木浆的需求会有所加大。由于中国造纸用木纤维原料匮乏,中国对进口纸浆的依赖将*存在。

      振兴规划对造纸业的影响

      郭永新:造纸行业作为轻工业的重点行业,是轻工振兴规划的主要受益行业。根据规划及相关政策,对造纸行业在以下方面有重要影响:

      1、从2009年4月1日起,部分纸制品的出口退税率进一步回调至13%。虽然并非直接恢复纸张的出口退税,但是纸制品出口退税的调整,导致纸制品出口增加也会间接带动对于纸张的需求。这将刺激更多企业进一步开拓市场,有利于缓解国内产能过剩的局面,从而使国内市场趋于供求平衡、平稳发展。

      2、在未来三年中,政府重点支持220万吨林纸一体化项目。2009年5月19日出台的《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指出,在未来3年将有加快220万吨木浆、30万吨竹浆项目建设,推动林纸一体化的发展,按照之前国家贴息政策的支持力度,有理由相信此次的支持力度也将达到10%左右甚至更高。这将对促进国内造纸行业产业结构调整、降低对进口原料的依赖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

      3、加强关键设备国产化,将装备国产化率从30%提高到40%。在轻工振兴规划中,同样提出要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快装备自主化,关键设备国产化率将在未来几年中从由30%达到40%。而造纸行业将重点发展中型、大宽幅高速纸机。

      4、2009年至2011年计划淘汰200万吨以上的落后制浆造纸企业。2009年5月3日,*提出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的目标,指出重点淘汰年产能3.4万吨以下草浆生产装置和年产1.7万吨以下化学制浆生产线,关闭排放不达标、年产1万吨以下以废纸为原料的造纸厂,到2011年将再淘汰200万吨以上落后制浆造纸企业。相信随着5月1日新的环保排污标准的实施,将有更多企业面临被淘汰。而这也将加快促进国内造纸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产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与发达国家进一步靠近。

      5、2009年5月1日起对现有造纸企业实行新的排放标准。虽然相关政策早在08年7月已公布,而考虑到给现有企业调整适应期,定在今年5月按照新标准实施。新标准高于一些发达国家的排放标准,反映出中国政府对治理造纸行业污染的决心。

      6、鼓励地方政府采取流动资金贷款贴息等措施,支持企业收储纸浆及纸等产品。金融危机突然来袭,浆、纸价格全面下跌,使得许多企业面对高价库存而*莫展,公司业绩纷纷受影响。吸取前面经验,相信如果得到相关地方政府的支持,一些因库存积压而经营困难的企业将会面临转机。但进入一季度后一些企业已度过艰难时期,库存恢复正常水平,具体实施力度有待进一步观察。

      7、对全部使用进口资源且生产过程中污染和能耗较低的产品,允许开展加工贸易。之前有提到恢复废纸加工贸易政策的可能性,因其对环境的影响而迟迟未被通过。此次《规划》中,仍然提到“继续禁止‘两高一资’产品加工贸易。”但考虑到恢复废纸加工贸易对于相关企业带来的影响,相关部门依然在研究政策的细节与可行性。相信具体结果要等到下次相关政策出台才能见分晓。

      国外的造纸业状况

      郭永新:在原料方面,加拿大、美国、欧洲的纸浆厂减停产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就一直不断,延续至今。目前纸浆价格仍然在低位徘徊,但是欧美市场的需求依然低迷,暂未看到反弹希望。受此影响,欧美企业部分关停裁员,一季度AbitibiBowater关停纽芬兰Grand Falls的新闻纸厂、芬兰UPM因林纸工业受经济下滑影响暂时裁员1220人、斯道拉恩索也在一季度报告中指出公司将裁员2000人作为消减成本的一部分。

      而日本,日本纸及纸板预测09年需求量为2825万吨,15年来低于3000万吨。而在纸张下游市场同样不容乐观,尤其是报纸、杂志印刷业等。美国报业情况为严峻,数家历史悠久的报业企业面临危机;而新加坡印刷业订单也锐减四成。可见下游市场的不景气,是造成纸业需求低迷的重要因素。

      造纸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郭永新:尽管当前造纸行业整体景气度不高,09年以来行业逐渐显现止跌企稳的迹象,部分企业明显好转进入恢复和增*。一批纸厂进一步复工,开工率上升,例如山东太阳纸业公司,所有之前停机的机器2月份都开始恢复生产。部分纸价近来也有小幅上涨,抵消了企业因纸浆原料小幅上扬的利润损失。

      造纸行业的恢复也呈现出结构性特征。由于海外市场受影响严重,特别是中国出口形势严峻,对包装用纸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而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为主或是以生活用纸等刚性需求为主的企业则受影响较小,开始稳步发展。

      综合来看,由于金融危机尚未见底,且国内扶持政策的呈现需要一定的时间,造纸行业近期不会出现大的反弹。预计会通过与市场环境的磨合调整,执着前行。特别是由于造纸行业与国民经济正相关性很强,因此,造纸*二季度能否加速回暖,还取决于国内外消费市场的总体恢复情况。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包装印刷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包装印刷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包装印刷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