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最新网上盘口

当前位置:包装印刷网>新闻星空最新网上盘口>所有分类

铁腕斩断黑龙 洞庭复清有望

2007-06-22 09:56:52阅读量:684 我要评论


  “芦苇荡里落大雁”的磅礴盛景是八百里洞庭湖曾经美丽的传说。然而近三四十年来,靠千里芦苇发展起来的数百家小造纸企业却给这片蔚蓝色的水域带来了致命的摧残。在湖区236家造纸企业中,除两家能够达标排放外,其余企业产生的高浓度碱性废水几乎未经处理便直排洞庭湖,蔚蓝色的“宝石”一度成为污水湖


  2006年10月,湖南省举起斩断“黑龙”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打响了一场的洞庭湖保卫战。截至2007年3月31日,洞庭湖区234家造纸违法排污企业全部被叫停。据测算,通过这次整治之后,洞庭湖区造纸行业可削减COD约10万吨。

  前不久,*副总理曾培炎在湖南视察时,对于洞庭湖的污染整治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洞庭湖区造纸企业污染整治成为“十一五”期间我国减排工作的亮点,同时也为我国区域流域污染治理提供了“范本”。

  2007年2月和5月,记者两次围湖而行,辗转数百里,穿行于洞庭湖区特有的凛冽寒风和蒙蒙雨雾中,感受着洞庭湖的变迁。

  变迁   三百小造纸蹂躏美丽洞庭湖

  “一年不到一个月的生产期却要养活一家人,不知道以后怎么活。”2007年2月,东洞庭湖区岳阳县荣家湾鹿角镇渔民吴庭义面对记者,眼里透出一片茫然。

  近几十年来,由于洞庭湖流域污染企业污水横流,洞庭湖水体遭到严重的污染,鱼的数量和个头都在下降。

  “1968年我结婚时,婚宴用鱼大的一条是70多斤,小的都有40多斤,现在这样大的鱼根本看不到了。几年前我儿子结婚,大的鱼还不到10斤。”吴庭义回忆起当年水美鱼肥的洞庭湖时,几分笑意挂在脸上。

  鱼的个头锐减的同时,还伴随着鱼的种类的锐减。“小时候跟父亲去打鱼,收网时,好多鱼都叫不上名字。现在打鱼除了鲤鱼,就是一些螺,其它的什么都没有了。”

  像吴庭义一样,所有人的记忆中更多是对昔日洞庭湖的怀念。

  “千里金堤柳如烟,芦苇荡里落大雁。”作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也是重要的天然湖泊湿地之一,独特的地理位置与生态功能成就了洞庭湖“长江之肾”的美誉。八百里洞庭不仅风光佳绝,而且滨湖盛产稻谷,湖中盛产鱼虾,自古为我国淡水鱼产地。唐代诗人李商隐曾用“闹若雨前蚊,多如秋后蝇”来形容洞庭湖中鱼之多。

  然而自20世纪70年代起,大大小小的造纸企业傍湖而建,鼎盛时期曾有二三百家之多。时至2006年,尚有236家大小纸厂以芦苇为“食”,把污浊不堪的高碱性造纸黑液与泛着泡沫犹如堆雪的造纸白水“反哺”给洞庭湖,八百里洞庭湖遭受到的污染肆虐。

  随着芦苇消失而带来的,是环洞庭湖区每年增加的数十亿的GDP和可观的财政收入。在常德市安乡县,造纸产业所贡献的利税几乎占当地财政收入的 1/3强。在GDP增长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环洞庭湖区的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水生生态资源的极度萎缩,以及沿湖渔民陷入困窘之境。

  鹿角镇的孔金成是家族中第八代的打渔传人,而他的3个儿子为了生计,却放弃了祖辈世代的打鱼生活,选择到异乡打工。孔金成家只是众多渔民弃鱼而另谋出路的一个缩影,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这个有2400多渔民的村子里,目前约有2/3的人为了生计而另谋出路。

  汉寿县坡头村曾经是洞庭湖区的渔乡,全村162户村民全是专业渔民。如今,祖祖辈辈靠水吃饭的渔民正陷入两种境地:要么为生计而到异乡打工,要么在日益贫困的生存环境中苦苦挣扎。既无房又无田的他们,一年的收入甚至还交不起孩子的学费。

  “洞庭湖危在旦夕!”洞庭湖的万千子民在呼喊。

  亮剑   铁腕出击斩断黑龙

  2007年年初,当记者站在洞庭湖边时,范仲淹在千古名篇《岳阳楼记》中对八百里洞庭碧波万顷、沙鸥翱翔磅礴大势的描绘已经难觅,曾经茫无际涯的八百里洞庭如今却变得支离破碎。大量泛着白色泡沫的污水不时地向岸上涌来,有些地方堆如积雪的泡沫绵延几公里长,泡沫堆的下面,便是带着浓烈碱臭味的黑乎乎的水。

  “环湖造纸厂的违法排污行为已成为洞庭湖生态环境恶化的大诱因。总氮、总磷和化学耗氧量是主要的超标指标,洞庭湖营养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造纸企业难辞其咎。”湖南省*环境监察总队总队长谢立对此愤慨地说。监测数据表明,洞庭湖11个监测断面水质均为国家地表水标准Ⅳ类以下。

  湖南省政府于2005年批准的《湖南省水功能区划》中,要求洞庭湖达到Ⅲ类水质,而“十五”期间,洞庭湖所设的10个监测断面均未达到Ⅲ类水质,2005年各监测断面水质均为Ⅴ类(即仅适用于农业用水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2004年甚至出现了劣Ⅴ类水质断面。

  这就意味着洞庭湖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污水湖”。

  湖南省*的调查数据显示,2005年,环洞庭湖区的101家造纸企业向洞庭湖排放废水共1.07亿吨,其中COD排放量为17.40万吨,排放量占全省造纸废水的46.7%,占全省工业废水排放量的15.5%。

  目前环洞庭湖的益阳、岳阳、常德3市的101家造纸企业,其中24家具备制浆能力,总制浆能力约72万吨。在24家企业中,除泰格林纸集团下属的岳阳纸厂和沅江纸厂制浆能力超过5万吨外,其他绝大部分企业年生产规模在两万吨左右,规模小、能耗高、产业密集度低,大大小小的造纸企业都没有按标准要求配套建设环保设备,废水几乎未经任何处理便直排洞庭湖。

  湖南省曾多次下决心整顿沿湖造纸企业,但几乎每次行动都是无功而返。纸厂的污染问题成为洞庭湖区环境保护的大“痼疾”。2006年10月 21日,环洞庭湖区101家纸厂的污染问题引起了*的高度重视,总理为此做出“要重视洞庭湖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批示。 2006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专程到洞庭湖区一些造纸厂进行实地调研,并与省、市各级主管*共议污染治理之策。2006 年12月4日,湖南省政府有关《洞庭湖区造纸企业污染整治实施方案》正式出台,截至2007年3月31日,洞庭湖区234家造纸违法排污企业全部被“叫停”。

  反思   地方利益博奕环保民生

  在洞庭湖畔,一场又一场关闭造纸企业污染的战役频繁地打响,每次都无功而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记者在采访中深深感受到,地方政府“饮鸩止渴”式政绩观和企业利益相结合是根本原因,在洞庭湖区大大小小百余家纸厂非法排污的背后,有一条看不见的利益链条在作祟。

  在益阳市,记者发现政府竟然明文规定环保部门开展现场执法检查,一年内不得超过2次~3次,并须经过当地政府*许可后方能执行。一些造纸企业极力掩饰违法排污事实,大谈企业给地方财政的“贡献”。地方政府则以解决失业问题、促进GDP和财税增长搪塞群众,充当着污染企业的保护伞,期冀从中分得“一杯羹”。

  依法缴纳排污染,是排污企业应尽的法定义务,而在洞庭湖区,“*说让收多少就收多少”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湖南省*的调查显示,造纸企业2005年已缴纳的排污费远低于应缴纳的排污费,当年环洞庭湖造纸企业缴纳的排污费仅占应缴纳额的0.6%~5%。只有痛下决心斩断企业与地方政府之间这一利益的链条,才可能从根本上治理洞庭湖区造纸业污染。湖南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省委书记张春贤、省长周强、副省长徐宪平组织召开由各市主管*参加的污染治理协调会,或亲自率队针对洞庭湖区的造纸污染现状进行暗访。湖南省政府决心治理洞庭湖污染的这种“姿态”,用当地一位造纸企业老板的话讲就是“这次真是动了真格了”。

  洞庭湖污染整治工作涉及包括企业职工和苇农将近20万人,如何做到既要“关死”,也要“关好”,还要“关稳”成为此项工作成败的关键所在。在这一点上湖南的治污决心雷打不动,在防止污染企业反弹上,做到了部门联动。益阳、岳阳、益阳3市政府及相关县市政府作为洞庭湖造纸企业污染整治工作的责任主体,力争做到确保社会稳定和巩固整治成果,经委、环保、工商、电力、金融和监察机关等部门各司其职,从各个环节上严把关,确保关停落到实处。

  岳阳(湘阴)丰隆纸业有限公司因无有效的污染防治设施、废水严重超标排放被列为阶段洞庭湖区停止生产的化学制浆造纸企业名单之一,停产时间为2006年12月31日。2007年2月6日,湖南省*环境监察总队对丰隆纸业公司现场检查时,发现企业已擅自恢复制浆生产,且未采取任何有效的污水处理措施,他们当即将这一情况通报湘阴县政府和县*,并要求立即全面停产。然而,2月9日湖南省*环境监察总队再次到现场检查时发现企业仍在继续制浆生产。事件发生后,湖南省委常委、副省长徐宪平高度重视,批示湖南省监察厅会同*、岳阳市政府立即查处。经调查,调查组认定这是一起企业违法排污、政府部门监管不力造成的环境违法责任事件,终当地县级主要*和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共计5名公职人员因监管不力受到党纪政纪处分。

  人们寄希望于政府铁腕斩“黑龙”,但要想从根本上终止屡停屡开的消极局面,无疑需要政府尽快实现自身职能的归位,更多担负起保护环境、保护人民群众利益的责任和义务,在利益的博弈之中更多地选择民生之道。

  期盼   合理规划复清洞庭

  洞庭湖何日才能复清?

  *湖泊所专家针对洞庭湖水体的保护问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洞庭湖区百姓的生存与环境的保护之间构成了一对尖锐的矛盾。尽管头顶着“鱼米之乡”的光环,但洞庭湖实际上有着明显的功能区划,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适合人类生存发展。但在*以来的生存压力下,一些不适合人居的地方实际上已成为人烟稠密、工农业生产集中的地区。洞庭湖区共有24个蓄洪垸,居住着数百万人口,其中包括屈原行政区、大通湖等事实上已成为区域经济中心的县级行政区。受政策因素限制,这些蓄洪垸不能发展大的工业项目,招商引资也缺乏安全保障,因此,“吃资源”成为这些地方群众脱贫致富的惟一选择。而掠夺资源后果必然是“越吃越穷,越穷越吃”。

  据了解,湖南省*根据洞庭湖不同的保护目标来计算环境容量,结果显示:若将洞庭湖按渔业用水(Ⅲ类水质)保护,则仅造纸行业一项就突破了洞庭湖的环境容量;若将洞庭湖水质定为Ⅳ类水质,则洞庭湖每年还能容纳COD7.95万吨。值得注意的是,这仅仅是造纸行业的COD的排放量。2005 年生活污水COD排放量占全省总量的68.2%,即使保守估计洞庭湖区城镇生活污水COD排放量与工业排放量相当,也将大大超过洞庭湖Ⅳ类水质COD的环境容量值,甚至超过定为Ⅴ类水质的38.02万吨/年的COD环境容量值。由此可见,不管是将洞庭湖定为Ⅲ类、Ⅳ类、还是Ⅴ类水质保护目标,目前COD排放量已经超过了洞庭湖的环境容量总值,削减COD的排放量已经刻不容缓。

  让人倍感欣慰的是,日前由湖南省经委组织的《洞庭湖区造纸产业发展规划》已经编制完成,规划综合考虑造纸资源量、环境容量和市场3个因素。按照2005年湖南省批准的《湖南省水功能区划》的要求,在水质保护目标定为Ⅲ类的情况下,原则上洞庭湖区不再新建10万吨以下的草(苇)制浆造纸项目。同时,制浆造纸企业年生产能力5万吨以上、再生纸厂年生产能力1万吨以上是环洞庭湖区造纸企业继续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对于此项规划,环保业内人士对此并不乐观,而规划对于洞庭湖区的造纸行业发展的科学指导作用也并不被人看好。分析人士认为,在洞庭湖已经超饱和的环境容量下,利益的趋动使现有关停企业正在盲目扩张生产规模,终造纸企业依然无法摆脱为了生存自身修修补补的状态。何况原本地处平原低洼之地的洞庭湖,由于区外泥沙大量涌入,造成湖内泥沙淤积严重,蓄水容量减少,水环境容量也在逐年下降。

  曾几何时,洞庭湖中看不见白鳍豚和江豚逐波嬉戏的踪影,现如今,自去年年底相继关停234家造纸污染企业之后,洞庭湖水质出现了明显的好转,水质由Ⅴ类变成了Ⅲ类,甚至多年未见的江豚在江中逐波嬉戏的场景也在洞庭湖上再现。我们也有理由相信,终于有一天,白鳍豚与人为友的故事将在烟波浩渺的洞庭湖畔续演。

  人给水让路,水才会给人出路!

 

 

来源:国家环保总局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包装印刷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包装印刷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包装印刷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