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KH收购光学传感器公司 扩大智能传感器产品组合
2019-12-04 09:32:05传感器专家网阅读量:1715 我要评论
【包装印刷产业网 新闻】据外媒报道,芬兰光学传感器公司FocalSpec已被荷兰上市技术公司TKH Group NV收购。FocalSpec将加入TKH旗下的LMI技术集团,并进一步加强其在在线计量学中的地位。
FocalSpec是设计和制造高精度、高速光学传感器的,成立于2009年,是芬兰国家技术研究所VTT的衍生产品,目前总部位于芬兰奥卢。他们独特的线共焦成像(LCI)技术已用于各种要求苛刻的质量保证应用中,例如在电子行业中。如今,FocalSpec的重要客户是为前列的移动设备制造商的生产线提供质量检查功能的系统集成商,在2019年期间,FocalSpec在移动设备制造领域取得了突破。
为了增强维持和继续业务高速增长所需的资源,FocalSpec接受了TKH Group NV的收购要约,以收购FocalSpec的全部股本。TKH集团是一家荷兰上市的技术公司,专注于电信、建筑和工业解决方案这三个业务领域中的高增长市场中的创新技术。TKH集团在范围内开展业务,其增长集中在欧洲、北美和亚洲,拥有6,533名员工,2018年实现营业额16亿欧元。
对FocalSpec的收购扩大了LMI的智能传感器产品组合,包括激光轮廓仪、结构光快照以及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的共焦技术。总之,LMI的扫描和检测解决方案共同行业解决各种市场的挑战性应用,如消费电子(CE)、电池、制药、半导体和医疗等。
另外,LCI产品将继续以FocalSpec产品品牌销售。FocalSpec LCI传感器利用一种基于横向色度共焦扫描的独特光学方法,其在轴外安装,可同时捕获3D形貌(表面几何形状)、2D强度(表面对比度)和3D断层扫描(在透明表面下方扫描多层),采样速度达到每秒27m数据点,测量重复性为70nm。目前,市场上没有其他的视觉解决方案能将这种速度、精度和多模态、多层成像能力结合起来。 位于芬兰奥卢的FocalSpec部门将充当LCI技术在范围内的LMI能力中心,目前的活动将继续,重点是产品开发和运营。该开发工作将从LMI集团现有的计量业务中获得更多资源和平台。FocalSpec的销售组织将大大加强,因为这些产品将可以使用LMI集团遍布的广泛销售网络。
LMI*执行官Terry Arde说,“线共焦传感器为扫描不透明、透明和弯曲材料提供了技术性能上的飞跃,例如手机制造中常见的混合玻璃组件。通过将这种改变游戏规则的光学方法与我们久经考验的Gocator检测软件和批量制造技术相结合,客户将能够以较高的性价比和易用性解决具有挑战性的在线计量应用。”
FocalSpec主席Sauli Tórmälä表示:“将LCI技术添加到LMI技术的3D产品组合中,为关键装配过程中的计量应用构建一套高度互补的解决方案。与他们的检测软件一起,我们相信FocalSpec和LMI在未来几年将成为计量学的一股强大力量。”
原标题:TKH收购光学传感器公司 扩大智能传感器产品组合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包装印刷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包装印刷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包装印刷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相关新闻
-
江苏省冷链学会关于对《运输西兰花的冷藏车温湿度传感器布局方法》等2项团体标准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为保证团体标准的科学性、严谨性和适用性,现对《西兰花中的莱菔硫烷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运输西兰花的冷藏车温湿度传感器布局方法》2项团体标准进行公开征求意见。- 2025-07-24 11:02:53
- 20216
-
关于征集《2025年度上海市智能机器人标杆企业与应用场景推荐目录》的通知
面向社会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需求,推动工业机器人进工厂、服务机器人进生活,遴选有一定基础、应用覆盖面广、辐射带动作用强的重点领域,形成一批可复制可借鉴的成果并推广应用,促进机器人产业成果更好地赋能制造业、农业、建筑、交通运输、商贸物流、医疗健康、养老助残、教育、商业社区服务、安全应急和极限环境应用等各领域。- 2025-05-05 09:03:38
- 19992
-
2025年我国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有望在多个关键领域打破“卡脖子”瓶颈,实现国产化
随着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的不断完善,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本体制造和下游系统集成的协同效应逐渐显现。2025年,我国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有望在多个关键领域实现突破,加速国产化进程,打破“卡脖子”瓶颈。- 2025-02-24 11:29:20
- 21710



直播回放
直播回放




















昵称 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验证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