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最新网上盘口

您现在的位置:包装印刷网>技术星空最新网上盘口>印刷技术

正确认识印刷色彩管理

2012
04-20

17:40:42

分享:
678
来源:
  色彩是印刷品质量控制的核心。在印刷企业整个生产管理中,色彩管理处于中心地位。
  
  1.印刷色彩管理的三个步骤
  
  色彩管理理论将色彩管理的实施分为三个步骤:校准、设备特性化、色彩转换。校准是指对印刷生产流程中的各设备进行校正,规范化工艺参数,使其工作在稳定的状态;设备特性化是指在对设备进行校准的前提下,通过各种软硬件工具测量色彩数据并生成设备的色彩特性文件,记录设备的色域特征,一般色彩特性文件有三种,即输入设备、显示设备和输出设备的特性文件。第三步是利用色彩管理模块通过设备无关颜色空间(Lab)进行设备相关颜色空间(CMYK、RGB等)的转换,实现从印前到印刷整个过程颜色输出的一致性。
  
  在三个步骤中,校准与设备特性化是有效实施色彩管理的关键。校准不只是对各设备的简单校正,而是对印刷生产工艺与过程的一次全面性的诊断,是印刷生产工艺参数的规范化与标准化。设备特性化的关键在于获得高质量的色彩特性文件,重点在于选择能正确反映印刷条件的印刷样张,使用专业的测量工具及专业色彩特性描述文件生成软件。
  
  2.印刷色彩管理是自动化颜色控制过程
  
  印刷过程是颜色传递及复制的过程,颜色在各种不同的颜色空间相互转换,颜色的准确传递是重点也是难点。以往主要依靠人为经验控制颜色的传递,是一种事后的控制,这种低效率的方法在过去可行,但已不能适应现代印刷企业所面对的激烈竞争环境。因此,实现的、自动的颜色传递控制,实现色彩的准确复制,对提高印刷企业的竞争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印刷色彩管理就是在印刷生产中自动化颜色传递与控制的手段。要实现这一点,需要从印刷机的角度来看色彩再现,协调印前处理、制版、打样、印刷各工序之间的相互影响。要把印刷机的特征集成到印前阶段,使得印刷条件的任意变动都会在打样样张和制版工艺中自动地体现出来。因此,完整的印刷色彩管理应该是利用印前数据进行印刷预设定、校准、特征化、色彩转换、在机测量、反馈与修正的循环过程。印刷色彩管理对颜色的自动控制是一种事前控制,印刷企业通过色彩管理来降耗增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印刷色彩管理是持续的过程
  
  近年来,笔者在与印刷企业的交流中发现了两个问题,一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实施了数码打样,并认为色彩管理就是数码打样;二是认为数码打样的应用是一次性的,不注重印刷生产规范化的持续性与色彩特性文件的更新。这两个问题对印刷色彩管理的有效实施有相当的阻碍。认为色彩管理就是数码打样是一种误解,实际上数码打样只是色彩管理的一个部分,是对印刷结果进行模拟的系统,是一种更适合于CTP系统的打样方式。色彩管理更不是“一劳永逸”的工作,是随着印刷条件的变化,在对印刷生产进行不断优化的基础上,实现自动化颜色传递与控制的过程,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137230772@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包装印刷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包装印刷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包装印刷网,//n0366.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星空最新网上盘口、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QQ联系

咨询中心
客服帮您轻松解决~

联系电话

参展咨询0571-81020275会议咨询0571-81020275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