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最新网上盘口

当前位置:包装印刷网>新闻星空最新网上盘口>所有分类

中国纸企反倾销“维权”

2008-08-18 09:22:44阅读量:645 我要评论


    屡受反倾销困扰的中国企业初尝胜果后,再度发力。

    8月5日,山东晨鸣、潍坊恒联、金东纸业3家企业正式向*递交反倾销期终复审调查申请书,请求延长对原产于日本、韩国的铜版纸征收反倾销税的决定。此前,作为加入WTO后国内首起反倾销案,*已对日、韩铜版纸征收了5年4%—71%的反倾销税,但此项措施于今年8月到期。

    “从现在的进展看,反倾销税延长征收的可能性较大。”山东省外经贸厅公平贸易处处长戚学勇向记者分析。此前,他曾专程陪同*有关人士到晨鸣等企业调查,发现日、韩企业“存在向中国倾销进而损害中国产业的可能”。

    这不仅意味着铜版纸产业将再获5年发展良机,更重要的是,将为国内企业运用世贸规则来维护自身权益提供样本。

  三巨头“联手”

    8月6日,在山东省造纸工业协会办公室内,记者与协会秘书长赵振东相对而坐,中间的茶几上摊开着一本印制精美的铜版纸质杂志,厚重而又挺括。许多人或许不知,看似普通的铜版纸,近期却频频成为贸易中引发争端的“主角”。

    记者获悉,晨鸣、恒联、金东3家的铜版纸产量之和超过全国总产的一半,符合相关规定,*已决定受理申请,对日、韩铜版纸启动期终复审。“反倾销是大家共同认可的游戏规则,中国企业按规则办事,有理有据。”赵振东评价道。

    *表示,将在3家企业提出申请3个月后的11月5日作出期终复审,届时将决定是否维持对日、韩铜版纸的反倾销制裁。

    为何铜版纸业屡起争端?就在去年,美国还对中国铜版纸发起反倾销、反补贴的“双反”调查。

    毋庸讳言,该领域已成为各国贸易摩擦中交火激烈的冲突地带之一。记者了解到,作为一种纸品,铜版纸被广泛应用于书刊杂志、彩色画报、商品广告等领域。铜版纸表面是一层非金属矿物质涂料,这减少了木浆的使用量,并且吨纸耗水量也极低,环保性能颇佳,因此其已成为多个国家争相拓展的产业领域。

    在此背景下,晨鸣携手其他两家企业提出申请的用意不言自明。

    晨鸣集团出口部经理孟令霞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虽然反倾销保护的是整个产业,而非单个企业,但是像晨鸣这样的有责任为整个产业争得应有的权益。

  按规则“出牌”

    铜版纸反倾销背后,是对WTO规则的合理利用。

    戚学勇透露,在反倾销调查过程中,*门慎而又慎。其判定依据是倾销的可能性。

    但现实的确不容乐观。中国纸企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如果仓促取消反倾销,则必将遭受重大冲击。目前,我国纸品年产量为7350万吨,而国内有3600多家造纸厂,平均每家只有2万余吨的规模,一旦遭遇巨型跨国纸企的压价竞争,大批企业必将难以为继。

    人们至今仍对反倾销之前的场景记忆犹新,当时日、韩铜版纸垄断中国市场,价格畸高,而当国内产业开始萌芽,他们又迅速压低价格,企图挤垮当时尚属弱小的民族纸业,恰在此时相关企业提起反倾销,适时保护了本国产业。

    “只有发展起来,才有与国外抗衡的资本。”赵振东深有感触。

    铜版纸是产品,竞争过去就有,而现在更为激烈。孟令霞表示,中国与日、韩企业使用的都是进口木浆,大家的纸机自动化程度也相差不大,竞争更加直接。由于日、韩纸企销售渠道完善、产品质量稳定,所以其产品销路颇佳。“作为市场上的后来者,我们确实与其有一定差距。”

  五年的机遇

    实施反倾销,本土企业确实获得了发展的机遇。

    早在5年前的2003年8月6日,当时的外经贸部发布终裁公告,认定原产于韩国和日本的进口铜版纸存在倾销,中国国内铜版纸产业受到了实质损害,且倾销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故裁定对韩、日企业征收反倾销税。

    赵振东坦言,对日、韩铜版纸反倾销制裁的5年,恰恰促成了国内这一行业的大发展。反倾销之后,国内铜版纸企业开工率明显回升,2007年其产量已达430万吨,较2002年的160万吨增长1.7倍之多。

    另一方面,从铜版纸产业格局看,主要生产国为美、日、德、韩等国家,需求集中在美国、日本、欧洲和中国。由于日、韩的铜版纸产能大于其国内需求,因此需要大量对外出口。以韩国为例,其一半以上的产能都依赖出口。而由于毗邻的地理位置和我国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中国是日、韩理想的倾销市场。所以,当前仍需利用贸易规则来保护民族纸业。

 

  相关新闻:
  1.巴西纸浆和造纸工业稳步发展
  2.*:我国造纸工业现状及主要问题
  3.环保总局公布制浆造纸工业排放标准意见稿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包装印刷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包装印刷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包装印刷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